首先,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了光生伏特效应把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过程,是人类高效直接的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方法。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制造出第一块太阳电池,到现在太阳电池被大规模的制造并装机,并没有经过太长的时间,太阳电池技术仍然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既然是一种转换过程,就要涉及到对转换过程的评价。
我们通常用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个参数来评价这个转换过程,也就是电能与输入的光能的比。国际上标准的测量方法(地面用的,空间用电池有另外的测量标准)是在AM1.5光照条件下测量单位面积的太阳电池的输出功率,其数值等于转换效率。
目前实验室的最高水平是超过42%。工厂生产线的水平在20%左右,估计下半年的生产水平会有较大的提升。以常见的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为例,尺寸规格约为1.6米x0.9米,如果额定功率为260W,就是说在辐照功率密度为1000W/米2,且其光谱分布符合AM1.5规定的标准误差范围内时,环境温度为25摄氏度,其输出功率为260W。
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中,其最大输出功率会受到光照条件、气温、风速、安装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最高不会超过1.3倍的额定功率,真正的输出功率更是取决于输出端所连接的负载的阻抗,这就是最大功率跟踪的意义。有光的地方就能够发电,这是太阳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也是其最大的优势。发电过程不需要消耗任何传统的物质材料,不产生噪音和废气、废物,没有任何污染。至于说到生产太阳电池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已经有很多讨论了,不再赘述。
说到缺点,更确切的是说目前技术的局限性。最为人诟病的是输出功率不稳定性,因为地球上的光是经过大气层吸收过的太阳光,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导致了地面上确切地点的光的变化,使得输出功率也随之变化。稳定输出有很多途径,只不过由于目前的太阳电池的生产成本还是偏高,使得这些途径都不具有经济性,因此目前都是要通过储能措施(电网、蓄电池等)把不稳定的光伏输出功率,变成稳定可用的。
我们相信太阳电池最终会是非常廉价的一种半导体器件,稳定性问题就能够不靠储能解决。至于间歇性的问题,我们都有一种“幻想”,全球太阳能电网,即围绕地球安装足够多的太阳电池,这个超级太阳能光伏电站在任何时候都能产生足够全球人类所需的电能。会实现的!第二个局限性是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引起的,即需要较大的安装面积,不能像核能那样进行微型化或小型化。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问题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即使100%的转换效率,每平米也就是1000W或多点,是有上限的。当然聚光电池会更高效些。